你的位置:亚博体验app下载地址 > 新闻动态 > 中国画没骨画总结——没骨画与其技法精讲
中国画没骨画总结——没骨画与其技法精讲
发布日期:2025-08-07 08:39    点击次数:165

北宋《宣和画谱》称没骨画'虽绰约处不失骨法',道破了这一技法的核心矛盾——如何在不依赖墨线的情况下构建物象的内在结构。

图片

没骨画作为中国画中“去线存色”的独特流派,以色彩直接塑形的美学特质穿越千年。从早期的色彩探索到成熟的技法体系,它在传承中不断突破,成为东方绘画中极具生命力的表现形式。

从张僧繇的'凹凸花'到当代实验水墨,没骨画始终在挑战中国画'骨法用笔'的底线,却意外开辟了一条'以色为骨,以水为脉'的独特路径。

已发过的跟没骨相关文章为:

中国画技法与欣赏——没骨荷花

中国画技法与欣赏——工笔、没骨蝴蝶

中国画技法欣赏——工笔、没骨荔枝

中国画技法与欣赏——工笔、没骨桃子

中国画技法与欣赏——没骨、工笔萱草花

没骨与工笔的区别,这篇有讲中国画基础知识——画纸该怎么选

一、没骨画的发展脉络:

从雏形到成熟的千年演进

1. 雏形期(南朝至五代) - 南朝张僧繇以“凹凸法”晕染壁画,用色彩明暗表现立体感,为没骨画奠定“以色代线”的思路,张僧繇的凹凸晕染法可从敦煌壁画里睹其风采,南京一乘寺壁画遗存也可见。

图片

六朝梁·张僧繇 雪山红树图

- 五代徐熙创“落墨花”,以墨笔直接写形后略施淡彩,打破工笔双勾的束缚,为没骨画提供写意精神内核。

图片

图片

五代 徐熙  雪竹图  

2. 成熟期(北宋至元) - 北宋徐崇嗣正式确立“没骨”之名,舍弃墨线,纯以色彩堆染花鸟,标志没骨画成为独立技法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 徐崇嗣  花卉册 琼蘂春鸣

- 元代钱选将工笔没骨转向清润淡雅的文人风格,王冕《墨梅图》以淡墨点染花瓣,拓展没骨画的水墨表现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3. 鼎盛期(明清) - 明代孙隆以写生为基,将没骨法推向灵动野逸之境,《花鸟草虫图卷》用撞色、点染表现虫鸟生机。

图片

图片

图片

- 清代恽南田集大成,融合工写,以“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理念创淡冶雅丽的没骨花鸟,代表作《荷花图》以分染、接染表现花瓣的轻盈通透。

图片

- 清末居廉、居巢创新“撞水撞粉”法,《富贵白头图》中花瓣趁湿撞粉,形成自然肌理,赋予没骨画更强的立体质感。

图片

4. 近现代:中西融合林风眠仕女图的没骨改造, 水粉颜料替代传统矿物色,生宣替代熟绢。

图片

林风眠 《捧白莲红衣仕女》

画家们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吸收西画光影理念,没骨画从花鸟拓展至山水、人物,呈现多元风貌。

二、没骨画工具详解与推荐

图片

(纯属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颜料:

1、马利:12色,💰15,虽然有一些沉淀,但是它便宜呀,国画入门性价比很高的一款。钛白消耗大,马利的钛白遮盖力好,可以单独买一瓶大管的备用。

2、鲁本斯固体国画颜料:12色💰25,24色💰45,我买的是24色,但觉得买12色就够了,有些颜色没用到。沉淀少,颜料直接用湿笔沾下就可以使用,比较方便,是目前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款。

3、吉祥颜料:以前我画水彩的时候买的24色分装,偶尔也会用下它,红色系很好看。

4、派通金、银粉:💰14一瓶,可以用来画花蕊,画线条。

2️⃣笔:

1、凌云:兼毫小号,💰16,出锋2.5cm,口径0.6cm,性价比很高,可以买一两支,画花瓣叶子都可。

2、云逸斋笔庄,羊毫小楷,💰24,出锋2.0cm,口径0.6cm,性价比也很高,可以画花瓣和叶子。

3、秋宏斋秀意,红漆竹杆,💰30元。弹性很好,可以画枝干,画细节。有点小贵,但好用。

4、四德文房笔庄:勾线笔💰8,主要用于勾叶茎。

3️⃣ 纸:熟宣卡纸,厚实不易皱,绘画效果好,直接可以装裱,我主要买全白、浅仿古色、全麻。

1、鹏记优品办公用品专营店:50×30cm,店里有买二送一活动,平均1张💰1.19。可以裁剪成自己想要的尺寸,性价比高。

2、宣业堂:50×30cm,也是买二送一,平均一张💰0.9,价格实惠,性价比高。

4️⃣ 调色盘,尽量买白色陶瓷的,哪家便宜选哪家。

一笔春秋:白色五层陶瓷盘,💰14.8。也可以用家里的小盘子代替。

5️⃣ 墨汁:买个小瓶装的,不会很臭的就行。没骨画用量很少,我平常就用鲁本斯颜料的黑色代替。

6️⃣笔洗:可用家里的碗或者奶茶桶代替,物尽其用。

书籍推荐

三、没骨画核心技法:

以色塑形的七大法门(附名画范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基本技法

1. 平涂:奠定基调的基础技法

图片

- 技法解析:均匀填涂单一色彩,无浓淡变化,用于物象底色或大面积背景。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填涂某一种没有浓度变化的色彩,常用于表现较为平整、单一色调的物象部分,如花瓣的底色、大面积的背景等。

图片

- 范例:恽南田《牡丹图》中花瓣的底层浅色平涂,为后续分染铺垫洁净底色。

2. 分染:塑造体积的核心手段

图片

- 技法解析:色笔着色后用水笔晕开,形成由浓至淡的渐变,表现物象明暗转折。

使用一支笔蘸颜色,另一支笔蘸清水。色笔在纸上着色后,迅速用水笔将色彩晕染开,从而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可用于表现物象的明暗、体积感,如表现花瓣的层次、叶子的转折处等。

图片

- 范例:徐崇嗣《没骨花卉图》中叶片的正反两面,用墨绿分染叶尖与叶根,凸显叶片卷曲感。

3. 接染:色彩过渡的自然之道

图片

- 技法解析:两种以上颜色趁湿衔接,自然融合渐变,适合表现色彩丰富的物象。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趁湿相接进行着色。作画前需先将所需颜色调好,用一支笔蘸一种颜色画出,趁湿用另一支笔蘸取其他颜色衔接,做出自然的颜色渐变,适合表现色彩过渡丰富的物象,像描绘渐变色的花瓣。

图片

- 范例:孙隆《芙蓉鹅图》中芙蓉花瓣从粉到白的过渡,以粉色笔与白色笔趁湿相接,形成柔和渐变。 4. 撞染:包括撞水、撞粉、撞色,灵动生机的点睛之笔。

图片

- 撞水:在颜色未干的情况下,用水笔将清水注入,利用水与颜色的相互作用,使颜色产生流动、扩散、交融的效果,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湿润感、光泽感,如表现荷叶上的水珠、花瓣的鲜嫩质感。

图片

▶ 范例:居廉《鱼虾贝荷叶图》中荷叶边缘趁湿撞水,形成类似露珠的留白肌理。

图片

- 撞粉:趁颜色未干时,注入白色或粉制类的颜色,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变化,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常用于表现花朵的娇艳、果实的饱满等。

图片

▶ 范例:居巢《牵牛花甲虫》花瓣中心撞粉,模拟花瓣受光的娇嫩质感。

图片

- 撞色:两色趁湿冲撞融合,产生意外肌理。即趁颜色未干时注入另一种颜色,让两种颜色相互冲撞、融合,产生独特的色彩效果和肌理,可用于营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氛围 。

图片

▶ 范例:现代没骨画中表现颜色渐变时,用深色与浅色撞色,形成自然的色彩渐变。

除了常见的以上三种,还会有撞墨,撞金,撞珠光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 渍染:表现肌理的写意手法

图片

- 技法解析:干笔皴擦后用水笔蹭湿,使色彩自然破开,呈现斑驳质感。

是一种见笔触的湿染法,色笔较干,略带皴擦,然后用水笔蹭湿,点染破开原有的色彩,能使画面产生自然、丰富的肌理效果,常用于表现枯叶、树皮的纹理、石头的质感等。

图片

- 范例:王冕《墨梅图》中枝干用淡墨渍染,表现树皮的粗糙纹理。6. 点染:写意传神的灵动笔法

图片

- 技法解析:以简洁点、染结合,注重神韵而非形似,适合细小物象。

用笔接近写意,笔法自由活泼,简洁洗练,注重神韵。根据不同的形体用不同的笔法去画,通过点和染的结合,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神韵,常用于描绘花蕊、小鸟的羽毛、小草等细小而灵动的物象。

图片

- 范例:孙隆《写生册》中花蕊用浓黄点染,小鸟羽毛以赭石轻点,寥寥数笔显灵动。

7. 套染:多层叠加的丰富效果

图片

- 技法解析:先染浅色,待干后再染深色,层层叠加增强色彩厚重感。

图片

- 范例:恽南田《菊花图》中花瓣先平涂淡赭,干后以藤黄套染边缘,表现花瓣的层次感。

(二)综合技法运用

在实际创作中,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技法。

图片

例如绘制一幅没骨花鸟画,先用平涂技法铺设背景底色,确定画面整体色调;

再用分染和接染表现花瓣的层次与色彩过渡,塑造出花朵的立体感和娇艳感;

图片

用点染画出花蕊,勾勒出叶脉,突出花朵的细节;对于叶子,运用渍染体现其纹理质感,用撞水、撞粉表现叶子的生机与润泽;

枝干部分则通过不同技法结合,展现其形态和质感 。

三、没骨画创作注意事项:

成败关键的四大要点

1. 水法为要:掌控“湿”与“干”的平衡

图片

- 没骨画依赖水的调和,过湿则色彩洇散失控,过干则笔触僵硬。如撞染需在色彩半干时操作,恽南田曾言“水太燥则无韵,太润则无骨”。- 建议:初学时用半生熟或者熟宣纸练习,便于控制水分渗透速度。 2. 用色忌俗:追求“雅而不浮”的色调

图片

- 避免堆砌浓艳色彩,需“色中见墨”,如恽南田用淡墨调和石青、石绿,使颜色沉稳不跳脱。- 用粉需谨慎:撞粉时白粉应纯净,过量易显“粉气”,居廉作品中花瓣撞粉仅点染尖端,恰到好处。 3. 笔法藏骨:“无线而有筋”的笔力要求

图片

- 虽不用线勾勒,但笔触需贴合物象结构,如点染花瓣需“笔笔成瓣”,孙隆画鸟羽以侧锋擦染,暗合羽毛生长方向。- 忌“平涂无笔”:即使平涂,也需以腕力带动毛笔,使色彩有细微浓淡变化,避免板滞。 4. 构图顾全:“一气呵成”的整体意识

图片

图片

- 没骨画无法像工笔那样反复修改,需动笔前构思全局。如恽南田创作时“胸有全花”,从主花到配叶一次性完成,确保色彩衔接自然。- 虚实结合:大面积色块处需留“气口”(空白),如荷叶间的留白,避免画面拥堵。

四、没骨花卉技法总结

图片

不用叶片姿态翻转

图片

桃花写生技法演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没骨山茶花色彩分析

图片

图片

没骨花卉不同画法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没骨叶片技法总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同的叶片翻转画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同叶片的叶脉勾勒差异

图片

没骨叶片不同画法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没骨画步骤图分析示范图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完成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示范图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示范图三:

红果:大红、曙红、赭石叶子和枝干:花青、三绿、赭石、藤黄、大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语没骨画的魅力,在于“看似无骨却有骨,色中藏笔墨精神”。从徐崇嗣的初创到恽南田的升华,技法的传承始终围绕“以形写神”的核心。掌握技法易,得气韵难——唯有在反复练习中体会水、色、笔的交融,方能让没骨画真正“活色生香”。

整理不易,不要白嫖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